1 |
5050030127 |
Salix matsudana Koidz. |
旱柳 |
None |
杨柳科 |
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四川、 安徽、江苏等省区。 |
干湿地、河岸及高原均能生长,不宜生于山地。 |
枝条韧皮纤维可代麻用,如制绳等;并可用作造纸原料。 |
作纤维用,夏季采割枝条,趁鲜剥皮或浸泡一天后再剥皮;皮晒干后,即可收 藏备用。 |
制绳时,将枝皮用水浸脱胶方法脱胶,然后加工成绳索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 |
5100050001 |
Pteroceltes tatarinowii Maxim. |
青檀 |
翼朴(河北省和广西自治区),檀树(河北、湖南省),青藤(陕西、甘肃省)。 |
榆科 |
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贵 州、湖南、湖北等省。 |
喜生于山谷溪流两岸杂木林内,或岩石附近及石灰岩山地。 |
枝皮的韧皮纤维优良,为制宣纸的必需原料。 |
在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割采枝条。除去旁枝、叶,再分长、短、老、嫩捆成小捆。 |
将各类枝条分批放在锅内,注入清水,再用一个倒置有底的圆木桶罩 |
住,蒸煮约8小时。以后检查枝条刀砍处的皮层,若已收缩并露出一点 |
枝杆,即可取出,放入清水池中再浸泡12小时。最后,将浸好的枝条 |
捞起剥皮。皮晒干扎成捆,叫作“毛皮”,即宣纸原料。 |
None |
9999 |
3 |
5100060002 |
Trema dielsiana Hand.-Mazz. |
山油麻 |
山野麻、山油桐、三脚麻(福建省),山黄麻(江西省) 。 |
榆科 |
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 区。 |
山坡疏林中,向阳山坡、干燥山谷旷地或灌丛中,有时也在火烧迹地或砍伐迹 地上形成大片灌丛。 |
树皮主要为特种纸张的原料。由于纤维坚韧、细长,富弹力,曾作人造棉,为 纯纺或混纺原料,亦可以织麻袋、制绳索等。 |
在9-10月间,将枝条割下,除去小枝和叶,用刀趁鲜剥皮,晒干即可。采收时 应注意保护资源,不可采割过度,以免使树死亡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 |
None |
Ulmus Pumila L. |
榆树 |
白榆(山西、甘肃、江苏省),钻地榆、钱榆(江苏省),家榆(河北、河南省), 海力斯(内蒙古自治区)。 |
榆科 |
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山东 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 省区。 |
生于较肥沃的土壤上,亦能耐旱,耐碱,常见于平原地带的河堤两岸、田埂和 路边;山麓、沙地上亦有生长。 |
枝皮纤维坚韧,可代麻织麻袋、制绳和造纸。 |
8-9月或春季采割枝条,当即剥皮。 |
将剥下的树皮浸入水中10-15天。当纤维分离时取出,用清水揉搓洗 |
净,即成柔软而黄白色的半脱胶纤维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5 |
5120040002 |
Broussometia papyrifera (L.) Vent. |
构树 |
楮桃树(江苏、河北),葛树、壳树(江苏),谷树(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河北、山西),褚皮、谷皮(浙江),野杨梅、合浆树(江西),老鸦皮、 野毛桑、纸皮、构皮(安徽),当当树、楮桃子、毛桃、楮树(山东),楮树 、毛构树(四川),大构(贵州),哥沙、地沙皮(广西自治区)。 |
桑科 |
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 江、江苏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省区。 |
性耐干燥瘠薄,多生长在丘陵、山坡、平坦地或村落附近,房前屋后,也有栽 培的。 |
构皮是高级纤维,普遍使用于复写纸、蜡纸、绝缘纸、制伞用的棉纸等。纤维 细而柔软,可制人造棉。 |
宜在夏秋间采割枝条。枝条采下后,除去叶和幼嫩枝梢,即可鲜剥其皮。 |
民间用构皮作土纸,其方法如下:(1)碱煮:一般是石灰水煮3-4小 |
时后,取出。(2)打浆:将碱煮过的构皮进行打浆,使纤维完全分开 |
后,即可放入水中洗浆,除去杂质。(3)抄纸:将洗好的浆状纤维放入含一点胶质的水中,然后用纸网 |
在浆水中抄纸。(4)晒干:粘有纸浆的纸网,取出凉晒干后,即可取下皮纸。纸网则重复使用。 |
None |
9999 |
6 |
5120050001 |
Cannabis sativa L. |
大麻 |
胡麻、野麻(江苏省),火麻、糖麻(湖北省),大火麻(安徽省),山麻(山东省) ,线麻(东北),野大麻(内蒙古自治区)。 |
桑科 |
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 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等省区。 |
适于热、温带地区栽培,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粘质土壤上产量较高。 |
大麻为可纺纤维,单纺可纺60支以上的麻纱;与棉各50%混纺时纱支很高,可以织细帆布或平布。纤维也是造特种纸的原料。 |
宜在8-9月收割。如不及时采收,茎干倒伏,影响纤维质量。剥麻分干剥和鲜剥两种。鲜剥:将割回的茎秆除去枝叶,用手剥下皮,再用麻刀除净粗皮。粗皮 晒干即成原料麻。干剥:可用亚麻剥皮机轧秆剥皮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7 |
5120120001 |
Morus alba L. |
桑 |
家桑(河南、吉林、山西省),桑椹(辽宁省),白桑(山东、广东省),荆桑(湖南、广东省),山桑树(浙江省),洋桑(河北省),岩桑(四川、湖北、陕西省)。 |
桑科 |
原产我国中部,现遍栽于全国各地。 |
本种适应性广,喜生于温暖、土壤稍润而肥沃的山谷或溪边疏林中。潮湿肥沃 的冲积土上最适宜生长。 |
制造蜡纸、绝缘纸、皮纸等的重要原料,也可制人造棉。 |
在夏、秋两季采收为宜。可以利用修枝砍下的枝条,采用鲜剥或湿剥方法剥取 桑皮。桑皮晒干即成。 |
参见构树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8 |
5130020007 |
Boehmeria nivea (L.) Gaud. |
苎麻 |
野苎麻(河南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贵州省),野麻(安徽、湖南省),苦 麻、野线麻(安徽省),元麻、家麻(云南省)。 |
荨麻科 |
主产湖南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。河南 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省及陕南也有栽培。 |
喜温暖和雨量充沛。适生于肥沃的沙壤土、腐植质土上,在山沟荫湿地也能见 到。 |
茎皮纤维细长,民间历来用于织夏布。麻皮经化学脱胶,并将其单纤维变性处 理后,可与细羊毛、涤纶等混纺,织成高级衣料。苎麻纤维有抗湿、耐热、绝 缘、质轻等优点,在国防和橡胶工业上还有特殊的用途。 |
一般每年收割2-3次。应选晴天清晨,用刀在近地面约5厘米处把茎割下,除去 叶片,分别长短捆扎成捆,送回剥制。 |
可用浸水脱胶方法浸出麻皮的部分胶质。在气温较高时,浸渍时间可 |
短些(大约1-3小时);气温较低,时间可长一些。水浸后剥取麻皮, |
刮去表皮,用清水洗净,除去杂质,晒干即成原料麻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9 |
5130050001 |
Debregeasia edulis (Sieb.et. Zucc.) Wudd. |
水麻 |
水麻秧(云南省)。 |
荨麻科 |
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台湾省及广西自治区北部、湖南省西部、湖北省西部、甘 肃省南部、陕西省南部。 |
生于溪涧边或林缘隙地,在石灰岩地带较常见,耐阴湿;在向阳荒坡上亦能生 长。 |
茎皮纤维优良,为麻类代用品,如织麻袋、搓绳等,亦可造纸。 |
秋季采割剥皮。 |
剥下的皮置水中浸泡10-15天,捞起捶洗成麻,晒干即成原料麻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0 |
5130260003 |
Urtica laetevirens Maxim. |
宽叶荨麻 |
螫麻(东北),哈拉海(辽宁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)。 |
荨麻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等省区。 |
生于林荫下、阴湿的石旁或裂隙间、林路旁、山沟溪边。 |
荨麻类植物的韧皮纤维强韧,多数可供纺织。本种韧皮纤维品质优良,可供纺 织麻布、麻袋、制绳等。 |
宜在9-10月间用镰刀在基部割下全株。当年未采割的植株,经霜雪浸后,翌年 春天割取茎秆,可以直接剥麻。 |
将割下的茎秆扎成小捆,放在清水中浸泡发酵,10天左右即可取出剥 |
皮。皮晒干后,贮藏于干燥通风处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1 |
5400050002 |
Cocculus trilobus (Thunb.) Dc. |
木防己 |
None |
防己科 |
None |
None |
茎皮纤维坚韧,民间用以代麻制绳索或编斗笠圈等。去皮茎细长,用来编织藤 椅、藤箱等。 |
在夏秋季节采收藤茎。藤茎采收后要削去分枝和叶,扎成小捆。小捆在水中浸 3-5天后取出,分离皮和茎并分别晒干备用。 |
有些地方将剥下来的茎皮放在清水中继续浸泡3-5天,使之发酵。以 |
后取出,洗净杂质即得半脱胶纤维。半脱胶纤维可以加工成麻袋或作 |
纺织原料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2 |
5630280006 |
Caragana jubata (Pall.) poir. |
鬼箭锦鸡儿 |
鬼见愁(内蒙古自治区),浪麻(甘肃、青海省)。 |
豆科 |
辽宁、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等省区。 |
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,有时单独形成灌丛。 |
茎皮纤维层很厚,可以织麻袋和制绳等。 |
9-10月间采割枝条。枝条应趁鲜或干燥后剥皮。鲜剥时先将梢部拧扭,使木质 与韧皮分离,然后撕剥。二年以上的老枝,干剥也能把纤维层剥下。其方法为 :用木棒在茎干上敲击,待皮层松脱后,即可撕剥。 |
解剥的茎皮可浸泡在水中脱胶(同一般水浸脱胶法)。脱胶后,捶洗茎 |
皮并晒干 。所得半脱胶纤维原料,可以加工成麻袋等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3 |
5630430006 |
Crotalaria juncea L. |
菽麻 |
太阳麻、印度麻、 麻、赫麻。 |
豆科 |
广东、广西等南方省区。 |
适于气候温热、土壤湿润肥沃的地区。原为栽培作物,目前我国南方仍有栽培 ,但在平原、丘陵河谷地区有野生,在撩荒地和村旁常可见到。 |
茎纤维可作绳索、渔网、麻袋及粗麻布,还用以造纸。 |
8-9月开花时,从基部割取茎秆。然后将割取的茎秆按长短粗嫩分别扎成小把。 |
将上述小把茎秆用浸水脱胶方法脱胶。脱胶时间只需2-3天。脱胶后 |
取出茎皮,经捶洗即成洗净麻,晒干即为成品麻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4 |
5630850001 |
Lespedeza bicolor Turcz. |
胡枝子 |
杏条、苕条(东北),胡枝条、扫皮、脑痕雪拉(内蒙古自治区),山扫帚、胡枝 子苗(山东省),粳子梢(河南省),胡枝条、荻(河北省)。 |
豆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等省区。 |
喜阳光,常生于丘陵、荒山坡、灌丛、杂木林间和荒地上,有时生于砂地上。 |
枝皮纤维可造纸及代麻制绳索等。民间常用作编筐、篓等的原料。 |
9-10月间砍割枝条。砍割下的枝条,细嫩的作编筐用,粗壮的趁鲜剥皮。剥皮 时,先将梢部拧扭,使木质与韧皮分开,然后撕剥。 |
(1)较细嫩枝条削去旁枝及叶,即可供编筐之用。编筐时,宜在枝条 |
半干时为好;(2)将剥下来的茎皮扎成小捆,浸入水中脱胶,即得半脱 |
胶之纤维。半脱胶纤维可代麻使用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5 |
5631240002 |
Pueraria lobata (Wild.) Ohwi |
野葛 |
None |
豆科 |
None |
None |
我国自古以来有用野葛茎皮纤维织布(称葛布)之习惯。葛布是用其半脱胶束纤 维组成的。茎皮纤维若全脱胶,则单纤维很短,无法用于纺织。原料麻还用于 制绳索和造纸。 |
7-8月采收茎皮。较嫩的藤子剥取的茎皮质量较好,称嫩葛麻。 |
(1)蒸煮法:将较嫩的藤子去叶后放木甑中蒸煮2-3小时,再在甑中闷 |
3-4小时。以后取出藤子,放在清水中捶洗,去杂,即得白色纤维。( |
2)浸泡法:将去叶藤子束成小把,放入水中浸泡。浸泡时,下面用竹 |
木隔离,以免束底触及污泥。 束上面不能露出水面,以免影响色泽。浸泡时间为10-15天。泡至纤维能 |
分离时,取出藤束,并用木棒轻轻捶洗,以将内层木质等杂质去尽。以后,用 日光晒干,即成半脱胶纤维。 |
9999 |
16 |
5631310002 |
Sesbania cannabina (Retz.) Pers. |
田菁 |
None |
豆科 |
None |
None |
茎皮纤维可以搓绳或织麻袋,其质量并不亚于黄麻。 |
8月间收割田菁茎秆,麻纤维质量较好,拉力强。 |
田菁茎秆收割后,先干燥,再于水中浸沤5-6天便可剥皮,一般每100 |
公斤茎秆可剥皮10-12公斤。剥过皮的茎秆还用于造纸和作燃料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7 |
5670030002 |
Linum usitatissimum L. |
亚麻 |
胡麻(山西、甘肃省)。 |
亚麻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内蒙古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 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云南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区。 |
山坡、草地;各地均有栽培。 |
亚麻纤维适于束纤维纺织,具拉力强,织物耐摩擦,吸水性低等优点,可纺成 20-60支纱,纱常用来织帆布、桌布、麻布、家具装饰品;也可作夏服、手帕等。亚麻纤维在国防及其他工业用布上还有许多特种用途。 |
纤维用亚麻宜在7-8月收获。收获时,要在晴天用手拔麻。拔下的麻要打落泥土,捆成直径10厘米的小捆,以便脱胶。如需保存一段时间再加工,则要晒数小 时至半干时再捆扎,以免腐烂。 |
用浸水脱胶法脱胶。主要工序:选料-浸料-捶打-洗晒-贮藏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8 |
5860020006 |
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 |
南蛇藤 |
老牛筋(辽宁省),黄藤、穷榄藤、合欢(辽宁、山东省),挂郎鞭、苦树皮、降 龙草(江苏省),七寸麻、齐寸麻(湖北省)。 |
卫矛科 |
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苏、 河南、湖南、山东、浙江北部等省区。 |
生于拔海100-1400米的丘陵、山沟或多石质山坡的灌木林间,常缠绕于其他树 木上。 |
茎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,还可作人造棉。茎皮纤维能与羊毛混纺或单纺。 |
4-5月间采其1-2年生的枝条。此时的枝条,皮部纤维较好,剥皮也容易;3年以上的老枝质量较次,且不易剥皮。 |
将砍下的枝条,按长短分别扎成小把后,用木棒轻击,以使其骨皮分 |
离。以后,将皮剥下,晒干后即可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19 |
5990050002 |
Corchorus capsularis L. |
黄麻 |
None |
椴树科 |
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 南、湖北等省区。 |
宜在半砂质土壤上生长。我国多有栽培。 |
茎皮纤维主要用于织麻袋,并可混纺织布作窗帘、绒毡等;也用于搓绳、造纸 等。 |
最好的收获期以花多果少之时为宜。过早,纤维太嫩;过迟,纤维脆硬,品质 差,而且出麻率低。 |
剥麻方法有两种:(1)整株浸洗法:将麻株砍下后去叶,扎成小捆, |
然后浸入水中。茎于浸沤适度时,取出剥麻。剥下的麻漂洗后晒干。( |
2)生剥麻皮法:将砍下的新鲜麻株,用剥麻器剥下麻皮,并除去粗皮 |
渣。麻皮经漂洗、晒干即成原料麻。 |
None |
9999 |
20 |
None |
Tilia mandschurica Rupr. et Maxim. |
糠椴 |
辽椴(辽宁省)、椴兵子(黑龙江省),椴树(山东省),大叶椴(吉林、河北省)。 |
椴树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甘肃等省区。 |
喜生开阔山地或沟谷地的柞木林或杂木林内土壤湿润肥沃处。 |
枝条韧皮纤维加少量麻类纤维混纺后可以织麻袋及制绳索等。枝条韧皮纤维亦 可作造纸原料。 |
树皮全年可取,以春秋季节为宜,但必须结合木材砍伐或修枝同时进行,不能 刮剥;以免影响树木成长。 |
将剥得的树皮刮去外层粗皮,置于水中,上压石块,不使露出水面, |
浸沤10-15天,使其自然脱胶或用锅煮沸12-14小时,或碱化脱胶。处 |
理过的树皮,再用木棒捶打,洗净,除去残渣,得松软的纤维。纤维 |
捞出后晒干,即成麻纤维。 |
None |
9999 |
21 |
6000010004 |
Abelmoschus moschatus (L.) Medic. |
黄葵 |
假三稔、毛夹(广东省),野油麻、鬼布、芙蓉麻(广西自治区),麝香秋葵、山 油麻(云南省)。 |
锦葵科 |
广布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区;有栽培。 |
多生于潮湿的旷野及灌丛附近。 |
茎皮纤维柔韧,洁白而有光泽,可作纺织原料和制绳。 |
茎秆剥皮最适宜的时期是果实未开裂之前。为使植株继续繁殖,采收时最好在 离地面5-7厘米处割下茎秆,并当即剥取茎皮。 |
选择清水塘,塘底用竹铺隔。将割下的茎皮松散地扎成小捆,放在水 |
塘中的竹秆上面,不要靠贴塘泥;上面用秆压住,不使浮出水面。 |
茎秆浸泡8-10天。浸泡中,要经常检查。当茎皮已呈粘滑状时,取出 |
茎秆放在河水中冲洗,并用刀刮去外皮及胶质。纤维洗净后,晒干即 |
成麻。 |
9999 |
22 |
6000020009 |
Abutilon theophrastl Medicus |
苘麻 |
青麻、野麻、野芝麻、野青、野苘、苘,qing、 qing麻,椿麻,塘麻,火麻、桐麻杆,青麻。 |
锦葵科 |
全国各省区多有野生或栽培。 |
常见于路旁、田野、荒地、堤岸上。 |
茎皮纤维常用于织麻袋、搓绳、编麻鞋等,亦用于造纸。 |
8-9月时收割最好。收割时,将全株砍下,除去叶、果等,扎成小捆。小捆放入水中浸渍至麻皮易剥时再取出剥麻。 |
将剥取的麻皮放在清水中冲洗,以除去粗皮及杂质。冲洗后的麻皮晒 |
干即得原料麻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3 |
6000060004 |
Gossypium hirsutum L. |
陆地棉 |
高地棉、大陆棉。 |
锦葵科 |
我国各省广为栽培,尤以新疆、甘肃、陕西、宁夏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 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区为多。 |
None |
种子毛纤维是优良纺织原料。棉秆皮可以造优质牛皮纸,秆芯可以造普通纸。 |
10-11月间采收棉絮。棉絮晒干后即为籽棉。籽棉用机械脱去棉籽即为皮棉。棉花收获后,将棉秆拔起,去掉根部及泥土后晒干贮存。 |
用于造纸时,可将棉秆皮与棉秆芯分开使用。棉秆皮果胶质含量较高 |
,应先脱胶后再用来造纸,这样可以提高产品质量。由于棉秆剥皮比 |
较困难,现仍用整秆加工成混合浆后再造纸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4 |
None |
Hibiscus cannabinus L. |
洋麻 |
野麻,大麻槿。 |
锦葵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 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省区。 |
适应性强,能抗寒耐热,容易栽培。野生于山地、路旁及疏林中。 |
茎皮纤维色白、柔软、有光泽,与黄麻近似,可纺织麻袋、麻布、鱼网和制绳 索。麻屑可作造纸原料。 |
采割茎秆一般在6-8月间进行。采割时,茎秆应在离地面10-12厘米处砍下。茎 秆要趁鲜剥皮。 |
将鲜皮放入水中浸泡7-10天,待用手能均匀地撕下纤维时捞出,用木 |
棒轻捶搓洗,去净粗壳胶质,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,捞出晒干,即 |
成白色的麻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5 |
6010050001 |
Gossampinus malabarica (DC.) Merr. |
木棉 |
斑芝棉、斑芝树,红棉、英雄树,攀枝,攀枝花。 |
木棉科 |
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省区。 |
通常栽培。河谷坡地及山坡上有野生。 |
蒴果内棉毛韧性差,不适于纺织,可作垫、褥、枕头等的填充物,以及作造纸 原料。由于它耐水性强,质轻,浮力大,故又可用于制作救生器材。树皮纤维 可作造纸原料。 |
一般在夏季,蒴果成熟而未裂开前进行采收。采收时用带钩的竹竿将蒴果钩下 。然后,将蒴果放在阳光下曝晒。待果壳开裂,即可加工。 |
除去果壳,取出棉毛和种子。将棉毛和种子用轧棉机加工,使纤维和 |
种子分开 。纯净纤维即可进行压缩和打包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6 |
6230020006 |
Daphne giraldii Nitsche |
黄瑞香 |
祖师麻。 |
瑞香科 |
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青海等省。 |
生于拔海1600米以上的林缘或疏林内。 |
树皮纤维可制打字蜡纸、皮纸、绵纸等高级文化用纸,并可作人造棉。 |
8-9月,将高0.5米以上的植株在离地面5厘米处砍下。根部翌年又发。 |
将茎枝放在木甑内蒸煮1-2小时后取出,浇一些冷水,然后自根部至 |
梢部将皮剥下。剥皮时,用麻刀将皮外层黑壳去净。剥下的麻皮立即 |
晒干或晾干,即成原料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7 |
6230040001 |
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. |
结香 |
白叉树,金腰带,黄瑞香,梦花、雪花皮,雪里开、百结树、宝皮鞍。 |
瑞香科 |
陕西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 西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 |
生于山坡、山谷林下、灌丛中土壤肥沃而湿润的地方;有时在村边、田埂上有 栽培。 |
茎皮纤维可制打字蜡纸、打字纸、皮纸等高级文化用纸。 |
夏初至秋未均可采收枝条。采收时,一般在基部留5-10厘米高的基桩,以利再 生。枝条砍下后,即可剥皮。 |
将砍下来的茎枝放在木甑内煮1-2小时后取出,浸入冷水中,然后自 |
根部至梢部将皮剥下。剥皮时,用麻刀将外层黑皮刮去。所剩纤维层 |
洗净、晒干后即为原料。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8 |
7150080001 |
Apocynum venetum L. |
罗布麻 |
野麻,茶叶花,茶裸子,泽漆麻。 |
夹竹桃科 |
长江及秦岭以北的省区都有分布。 |
生长于盐碱荒地、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。 |
韧皮纤维是优良的纺织原料,能与棉混纺成60-120支高级纱,用作渔网线、皮 草线等。 |
每年秋后,叶落茎秆干枯时刻割取茎秆。茎秆剥皮时,用机械或手工干剥均可 。 |
麻皮经碱煮法脱胶(见大叶白麻),即可得白色单纤维。其折炼率一般 |
为48-55% 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29 |
7150340001 |
Poacyunm hendersonii (Hook.f.) Woodson |
大叶白麻 |
野麻,野务其干,大花罗布麻。 |
夹竹桃科 |
新疆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等省区。 |
生长于盐碱荒地、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上。 |
茎皮纤维细长,是优良的纺织原料。 |
每年秋后,叶落秆枯时即可割其茎秆。茎秆用手工或机械法剥皮,即得麻皮。 |
麻皮碱法脱胶工艺如下:(1)浸酸:原麻50公斤加浓硫酸0.5公斤,浴比1:20,温度65C。浸1小时后取 |
出放置1小时;(2)煮炼:将浸酸后的麻皮放于沸水中,加宁夏土碱15公斤,生 石灰10公斤,氟化钠1公 |
斤,肥皂1公斤,浴比1:25-30。煮炼1-2小时;(3)清洗:用清水洗至不显浑水为止。如纤维中混有泥 |
沙时,应用捞洗法洗去泥沙;(4)漂白:每50公斤麻用漂白粉5公斤、浓盐酸0.5公斤,浴比1:20,温度40C,漂20分钟。(5)浸酸:波美66度硫酸0.5公斤,浴 比1:15,室温下10分钟;(6)水洗:用清水洗15分钟;(7)去氯:大苏打0.25公斤,浴比1:20,室温下10分钟;(8)水洗:清水洗两 |
次,每次10分钟;(9)干燥:压出水分后,烘干或晒干。结果:折炼率50%左右 ,纤维浸油后开松,手感柔软、洁白而有光泽。 |
9999 |
30 |
None |
Metaplexis japonica (Thunb.) Makino |
萝 |
蛤喇瓢,老鸹瓢,大萝 子、鹤光瓢、洋瓢瓢,天将壳、赖瓜瓢。 |
萝 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西 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、四川等省区。 |
生于荒山、河边、路边、村舍附近的灌丛中或田边草甸上。 |
茎皮提取的纤维,品质较好,可制人造棉或与棉等混纺。 |
10月,将采割的藤子放在清水中泡6-7天,剥取茎皮。茎皮要用木棒捶打,并在水中洗净残渣。洗净的茎皮晒干即成原料。 |
可采用碱煮法脱胶后制取入造棉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1 |
9010010002 |
Typha angustifolia L. |
水烛 |
蒲草、水菖蒲,毛蜡烛,香蒲、蒲子、蒲莱,鬼蜡烛,水蜡烛。 |
香蒲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 台湾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省区。 |
生河边、水沟或浅水沼泽地中。 |
全草是良好的造纸原料。脱胶后的纤维可织麻袋和搓绳编织蒲包、蒲席、编扇 等。全草,用量较大。 |
7-8月间,用长杆镰刀割取地上茎叶。茎叶晒干后,将叶鞘、叶片切开,分别捆好,上垛备用。秋季摘取雌花序,去穗轴,即成蒲绒。蒲绒晒干后备用。 |
叶和叶鞘一般用来加工草袋、草包、草席等。茎叶混合物可以造纸, |
叶和叶鞘可以用碱煮法加工人造棉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2 |
9120010014 |
Achnatherum splendens (Trin.) Nevski. |
芨芨草 |
枳机草、席箕草,席箕,德里斯、德勒苏。 |
禾本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 、新疆等省区。 |
多生长于微碱性草滩上、轻度盐渍化低地、河边或平坦草地。 |
秆、叶坚韧,为良好的高级文化用纸原料,又可作编织筐、篓、草帘等之用。 |
一般在秋后用镰刀平地面割取全草,晒干即可作为造纸原料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3 |
9120220001 |
Arundo donax L. |
芦竹 |
苇子、苇,芦猫竹。 |
禾本科 |
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为常见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、云 南、河南、湖南等省区亦产。 |
习见于河岸、溪边、水塘边及路旁潮湿处,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,但亦能生 长在较轻的盐碱土上。 |
秆及叶的纤维长,拉力强,有光泽,是造纸的好原料。 |
一般在秋季末冬季初收割。收割后用捆草机压成捆,在干燥的地方可以长期保 存,以供工业造纸用。 |
土法加工纸张参见芦苇,但由于芦竹质坚,用碱量和蒸煮时间均较芦 |
苇大,相应地加工费用要高于芦苇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4 |
9120700020 |
Deyeuxia langsdorffii (Link.) Kunth. |
大叶章 |
苫房草,山荒草。 |
禾本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 等省区。 |
生于河流两岸、山谷潮湿草地或湿润森林中的草地上,常成片生长。 |
茎秆纤维是造纸的好原料,可作高级文化用纸。 |
用作造纸原料时,在秋末采回、晒干即可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5 |
None |
Eulaliopsis binata (Retz.) C.E. Hubb. |
龙须草 |
蓑草,蓑衣草,拟金茅、羊草。 |
禾本科 |
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 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等省区。 |
常见于干燥、排水良好的山坡和日光充足的地方。 |
由于全草柔软,民间常作为编织原料,如织蓑衣、打草鞋、制绳等。目前工业 用途主要是造纸,每年用量颇大。 |
一般秋季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即为原料。作造纸用的以霜降前收割为好。此时 采收的,其粗浆得率高,质量好。 |
作为原料的加工,主要是及时晒干,防止霉烂变质,无须复杂的工艺 |
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6 |
9121230001 |
Imperata cylindrica (L.) Beauv. var. major (Nees) G.E. Hubb. |
白茅 |
丝茅草,茅草,白茅草、地筋草,黄茅,白茅根,茅草根。 |
禾本科 |
我国南北各省区都有。 |
喜阳耐旱,多生于路旁、山坡、草地中,亦能耐轻度盐碱。 |
茎纤维可供造纸、制绳及编织等。由于它遍及全国,出纸率又达40%以上,因而是我国重要的纤维植物资源之一。 |
作造纸原料,一般在秋末冬初采收。割回后晒干、捆成束即可。 |
造纸的加工方法与龙须草相似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7 |
9121470005 |
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. |
芒 |
冬茅草、芭茅草,刨高草、白尖草,芭芒,芭茅。 |
禾本科 |
我国南北各省(区)都有分布。 |
常见于山坡、草丛、灌丛、沟边或荒芜田地之中。 |
芒秆在工业上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之一。 |
通常在秋季秆叶将黄时,割取地上部分。割下的茎秆晒干,捆成束即可保存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38 |
9121750001 |
Phragmites communis Trin. |
芦苇 |
苇子,苇圹草,禾杂竹。 |
禾本科 |
我国南北各省区都有。 |
河旁、池塘边、沼泽地等较湿润的地方。在盐碱土上也能生长。 |
秆为优良的造纸原料,也是编织原料之一。 |
作为造纸原料,在秋末冬初收割茎秆为好。收割后,将茎用捆草机压成捆。较 长时间保存时,可垛成大垛,垛底要垫起,以防潮湿。 |
据吉林省资料,芦苇土法造纸加工过程为:将茎秆铡成10-13厘米长 |
的段后进行碾压。碾压后的茎段放入锅内,加石灰水(100公斤原料加2 |
0公斤块石灰)蒸煮8小时。以后,将原料加水碾压成纸浆。纸浆中加麻 |
头纸浆30%后造纸。捞出的纸,贴在火墙上,干后即为成品纸。用此方法造纸,100公斤芦苇,3公斤麻头,可出纸1000张。 |
None |
9999 |
39 |
912176001805 |
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. |
毛竹 |
南竹,茅如竹,大竹。 |
禾本科 |
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 建、台湾等省区。 |
常见于拔海400-700米的阳坡,南方有生长在1000米左右的,通常大面积栽培。 |
秆可造纸、作竹器和作建筑材料;箨(竹壳)可作织麻袋、造纸、包装材料及鞋 底等的原料。 |
一般用作土法造纸原料时,宜采当年的嫩竹。 |
用毛竹土法造纸在许多地方仍在使用。其方法为:将当年新竹(6-7月间砍下)切成1.5-2米长的段,并劈 |
成1-2厘米宽的条,捆成小把放在石灰水池中浸泡。浸泡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。一般3-5天,有的 |
更长一些。浸后,取出原料,并用清水冲洗,以除去石灰等杂物。原料洗后, 进行打浆。成浆后即可 |
抄纸。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资料,造纸方法中,其蒸煮条件为:用碱 量18.74%,硫化度29.7%,液比6,最高温度165C,蒸煮时间升温120分钟,保温40分钟,残碱NaOH克/升11.6。在此条件下,粗浆收获率为47.75%,粗浆硬度( 贝克曼值)为127.1,纸浆打浆度(SR.)为51,纸重45.5 |
克/平方米,纸的裂断长度为6490米,耐破度为2.20公斤/平方厘米。 |
9999 |
40 |
9121970001 |
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. |
斑茅 |
芒草,大密、片莽,大水茅,芭茅,大叶芒秆。 |
禾本科 |
甘肃、青海、陕西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 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 |
它适应性强,耐旱耐涝,常见于山坡和河岸草地,最适生长于潮湿、疏松而肥 沃的土壤上。 |
茎可编席,通常称斑茅席。茎皮纤维可以制造各种文化用纸。 |
秋末秆叶变黄褐时,即可从离地3-6厘米处割下茎。割后,除去杂草、小树枝,将茎晒干,捆成小把,置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之处堆存,以备应用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1 |
9122140001 |
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. |
慈竹 |
甜慈、酒米慈、钓鱼慈,丛竹。 |
禾本科 |
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(西部)及陕西(南部)等省区;以四川省 最多。 |
通常多生于平地低丘或栽于村边、庭园、常成大片丛生竹林。 |
秆纤维可造水泥袋纸、其他文化用纸及制绳索之用。竹壳(即箨)也是制高级文 化用纸的原料。 |
采收壳宜在7-8月间。过迟,竹壳则腐烂。将壳收回后,晾干即可。采竹秆造纸时,以当年生的嫩竹为好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2 |
9130270036 |
Scirpus triqueter L. |
草 |
三角管,三Leng 草。 |
莎草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河南、湖北、 湖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等省区。 |
生于沼泽及沼泽化草甸子中。沟边、塘边、田埂边及洼地等都有生长。 |
民间常用来织席、编草鞋及搓绳。工业上用作造纸原料,可生产打字纸、胶板 纸等高级文化用纸。 |
7-10月间收割。新鲜茎就可编织和打绳。茎晒干后可供造纸用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3 |
9140060034 |
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. |
白藤 |
鸡藤 |
棕榈科 |
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的南部地区。 |
热带地区山地林中,性喜湿润的土壤。 |
茎柔韧,编制的藤椅、藤蓝等用品广销国内外。 |
选长成的老藤,在离地面5-10厘米处砍下,除去叶及叶鞘,凉干即成。 |
将上述老藤用刀劈成2-4片,再刮去髓部松软的组织,即为藤皮。藤 |
皮可供编织之用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4 |
9140280001 |
Trachycarpus fortunei (Hook.f.) H.Wendl. |
棕榈 |
棕树,山棕。 |
棕榈科 |
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 建等省区,陕西、甘肃、河南三省的南部也有分布。 |
耐干旱,生长于疏林向阳山坡,也常栽培于庭院中。一般在拔海1000米以下的 温带地区均能生长,但南部亚热带地区则生长于拔海2000米以下。 |
叶鞘纤维(棕片)可以编织蓑衣、鱼网、棕箱、棕床、制绳等。棕片加工成棕丝 后,是我国的出口物资之一。 |
每年可采割2次棕片,即一般在夏初和夏末各剥一次。每次可剥棕片4-6片。 |
可光用棕片梳出棕丝。棕丝按长短理顺成小捆,再加工各种物品。棕 |
边又名棕夹板,可先压扁,再用浸水脱胶法得丝条状纤维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5 |
9270010005 |
Juncus effusus L. |
灯心草 |
秧草,水灯心,野席草,龙须草,铁灯心,灯草,水灯草,水葱。 |
灯心草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安徽、 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,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 |
拔海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沟、山谷浅水中,溪边、塘边、田边等处均有生长。 |
民间将灯心草剥出髓心后的茎皮用于织席、编草鞋、草帽、凉席、坐垫、绳索 等。灯心草在工业上可供造纸,还可制人造棉用于混纺。 |
宜在9-10月采收。采收的灯心草,作造纸用时,晒干,打捆,备用即可;若作 编织用,宜趁鲜剥皮或不剥皮直接使用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
46 |
933007002501 |
Iris ensata Thunb. |
马蔺 |
马莲,山必博,马莲草、马兰,蠡实,旱蒲。 |
鸢尾科 |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 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省区。 |
常见于阳光充足的草原、山坡、丘陵、河边及路边砂质地草丛中。 |
叶可用于造纸、搓绳及制人造棉。 |
8-9月间,用镰刀割取茎叶。茎叶晒干,打取种子后,即可用于造纸等。若采挖其根,则以5年以上的老根为好。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None |
999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