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支撑项目描述 随着最近1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,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大国,虽然人均碳排总量低于美国、欧盟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最近10年里惊人的增长速度使我国不可避免地收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,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定要继续增加...
支撑项目描述
随着最近1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,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大国,虽然人均碳排总量低于美国、欧盟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最近10年里惊人的增长速度使我国不可避免地收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,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定要继续增加碳的排放,目前,在国际碳减排环境外交谈判中,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,碳减排任务十分艰巨。面对这一重大需要,需要进一步摸清我国碳库,碳排放和碳收支的家底,并且需要深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,不仅注重碳收支清单的估算,更要阐明碳库之间的转化过程与机理,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气候响应的内在机制,从基础数据的收集,到机理的认识,再到理论的升华。
支撑项目来源
其他国家部委项目
用户所在单位
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服务类别
数据服务
提供服务单位
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主要服务内容
1:25万土地覆被数据(1980s,2005两期)数据范围:贵州,湖南,安徽,江西,江苏五省。数据集包括森林、草地、农田、聚落、湿地与水体、荒漠等6个一级类型和25个二级类型。
主要利用的数据库
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
主要利用的软件工具
提供服务时间
2014年4月14日
服务成效
课题组根据多年来在华南地区利用苔藓实测的大气氮沉降量,结合本次申请的土地利用/土地覆被数据,采用大气氮沉降模型,模拟华南地区大气氮沉降变化,从而阐明喀斯特地区生物圈、土壤圈、水圈的碳“库”与“流”的动态过程,通过分析生物光合作用过程,喀斯特作用过程,阐明喀斯特地区水-岩-土-气-生相互作用关系,揭示各个圈层的碳运移和碳转化过程与机理,实现喀斯特地区陆表诸多过程,跨圈层耦合链接,创建包括植被模块,土壤模块和水模块相互耦合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模式,提供各个模块的有效参数,校验并分析其不确定性。从学科贡献,国家服务,平台建设,研究论文,人才培养几个层面完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。